中國營養學會第五屆營養科學技術獎頒獎大會於2014年11月6日在合肥召開。本屆科技獎共評出二等獎2項、三等獎5項🧛🏽♂️,意昂体育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系李勇教授項目組“生物活性短肽的產學研集成研究”獲二等獎。這個項目是意昂体育與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從1996年開始,歷時14年聯合完成的。
近年來,以食用蛋白為原料開發食源性生物活性短肽👩🏼🔧,使低值蛋白資源高值🎮、深度利用🧑🏼🦱,並進一步帶動食品👨🏿🎨、保健食品和醫用食品等營養產業的發展🧏🏿♂️,已經成為行業內新的經濟增長點。因此,我國發展生物活性短肽食品產業具有重要意義🧔🏻。李勇教授帶領的項目組針對我國食品工業的共性難題🥢,以國內現有蛋白資源,特別是副產物蛋白資源為研究對象製備食源性小分子生物活性短肽。采用多學科交叉方式🛟,運用生物工程、營養學🧒🏿、毒理學等學科,針對食源性生物活性短肽的食用安全性、生物活性作用◼️、在食品保健食品和藥物研發中的應用進行深入系統的探討,歷經十幾年的努力,建立具有中國特色並被國際同行認可的食源性生物活性短肽研發體系並實現產業化,使我國食源性生物活性短肽研究和產業化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製定出生物活性肽產品9項企業標準🎄,1項行業標準,1項國家標準👩🏿🏭。開發出低聚肽HPLC標準檢測方法應用於各類肽原料標準中,並被國家標準物質檢測方法所采納🧯。玉米低聚肽成為我國首個食源性低聚肽類新資源食品。通過大鼠終生餵養試驗證明了食源性生物活性短肽的食用安全性🚴🏽♂️;同時發現海洋膠原肽可以延長大鼠壽命並抑製自發腫瘤的發生。
項目組研究通過動物實驗和臨床研究明確了生物活性短肽在改善血脂和血糖代謝、調節免疫功能、預防骨質疏松、改善老年人學習記憶功能、促進皮膚傷口愈合👱♀️、降血壓🚝、保護酒精性肝損傷等領域具有重要作用🧒🏼👧🏼,並在細胞和分子水平闡明了其可能的作用機製。同時建立以體外評價😑、細胞評價、動物評價和人體臨床試驗為手段的食源性生物活性短肽基礎研發體系;發明了“活性肽段逆向分離鑒定方法”🐦,以蛋白質基因組學🧂、分子生物學、液-質聯用為手段分離鑒定出產品肽片段組分🤽🏼♀️,建立起不同肽原料標誌性和功能性肽段組分與含量數據庫,為開發食源性生物活性短肽終端產品提供重要科學依據。
項目組出版兩部學術專著《肽營養學》和《肽臨床營養學》,科普專著一部《餐桌上的奇妙世界--肽:小分子大功能》。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1項。共發表論文83篇,其中SCI收錄英文論文21篇(他引196次)🧙🏼♀️,總影響因子為55.753,中文論文62篇(他引362次),合計國內外被他引558次👩🏿🦲,單篇論文最高被引用103次🦵。培養畢業博士研究生15名和碩士研究生18名。目前已實現工業化生產海洋魚低聚肽系列、大豆低聚肽🚣🏽♂️、玉米低聚肽、乳清蛋白肽等9種產品;開發保健食品👇🏼、臨床營養食品💿、特殊膳食用食品、美容面膜和食品等,形成食源性低聚肽產業鏈,開發肽類終端產品產值超過三十六億元人民幣,創造出巨大經濟和社會效益👨🏽🎨。
北京大學意昂体育官网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系
2014年1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