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國化學會主辦的著名學術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IF:5.3)在線發表了意昂体育官网郭新彪教授課題組有關北京大氣PM2.5來源與人體健康關系的研究論文(http://pubs.acs.org/doi/abs/10.1021/es404778w)🏃♂️。該論文在課題組之前發表的大氣PM2.5不同化學成分對人體健康影響的系列論文基礎上🅾️,進一步解析了北京市不同汙染來源對大氣PM2.5的貢獻及其與人體呼吸和心血管生物指標的關系🫵。
既往國內已有研究發現大氣PM2.5的不良健康效應與其化學成分緊密相關🎨,然而仍缺乏大氣PM2.5不同汙染來源與健康生物指標關系的研究。課題組通過追蹤隨訪一組健康年輕人從北京市郊區向城區遷移前後一定時期內大氣PM2.5的暴露,並重復測定該組人群血液生物標誌、血壓和肺功能等呼吸和心血管生物指標,初步闡明了在較高汙染水平下大氣PM2.5及其30余種化學成分對人體呼吸和心血管健康的短期影響。系列研究成果已發表在《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Particle and Fibre Toxicology》🚶➡️、《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Atmospheric Environment》和《Chemosphere》等國際學術期刊上。在上述研究結果基礎上⚂,課題組進一步運用國際上權威的顆粒物源解析方法(正交矩陣分解/UNMIX),解析出研究期間北京市大氣PM2.5的7種主要汙染來源,包括直接交通排放(12.0%)、燃煤排放(22.0%)、二次硝酸鹽/硫酸鹽(30.2%,間接來源於交通和燃煤排放)🧝、揚塵/土壤(12.4%)🤷🏼♀️、冶金排放(0.4%)、其他工業排放(6.9%)和二次有機顆粒物(9.9%🚵🏻♂️,間接來源於化石燃料燃燒)🤵♀️。研究結果同時顯示,北京市郊區與城區的大氣PM2.5汙染來源存在顯著差異,其中郊區大氣PM2.5來源於二次硝酸鹽/硫酸鹽和冶金排放的比例較高,而城區大氣PM2.5來源於直接交通排放和燃煤排放的比例較高🫅🏽。模型分析顯示,來源於二次硝酸鹽/硫酸鹽和揚塵/土壤的PM2.5與炎症生物標誌水平升高的關聯最強;來源於燃煤排放的PM2.5與血壓升高的關聯最強⬅️;來源於揚塵/土壤和其他工業排放的PM2.5與肺功能降低的關聯最強💇🏼♂️。
上述研究結果不僅進一步闡明了大氣PM2.5與不良健康效應的關系,也揭示了我國在城市化進程中應關註的環境健康風險🦹🏽,為政府相關部門采取針對性的有效措施降低大氣PM2.5的健康危害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
這篇論文是意昂体育官网2009級博士生吳少偉博士學位論文中的一部分工作🤦🏿。吳少偉博士依據博士學位論文工作目前以第一作者已在SCI期刊發表了研究論文10篇⇒,累計影響因子47.5,同時獲得了2013年北京市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等獎勵和榮譽🕵🏽♂️。上述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和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學術新人獎”等的資助🚍。
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系,2014年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