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12月30日🕉,意昂体育胡永華教授和高培研究員課題組,在醫學期刊The BMJ(影響因子27.6)上在線發表了題為“Association between ambient fine particulate pollution and hospital admissions for cause specif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time series study in 184 major Chinese cities”的論文。該研究為我國大氣汙染的人群健康效應評估提供了科學依據🍍。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致死和致殘的主要原因。流行病學研究報道🧛🏻♀️,細顆粒物(PM2.5)汙染的短期暴露與心血管健康有關。既往關於PM2.5和心血管疾病的研究主要在西方發達國家開展。此外,PM2.5和特定的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較少👳🏼♀️👮♀️,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高濃度PM2.5對心血管疾病,特別是對特定心血管疾病的影響尚不明確。
該研究在全國184個城市中納入了880萬例缺血性心臟病、心律不齊、心衰、缺血性腦卒中和出血性腦卒中住院病例,采用時間-序列模型🕊、隨機效應meta分析、meta回歸等分析方法,發現PM2.5濃度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心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臟病、心律不齊、心衰和缺血性腦卒中的入院數分別顯著增加0.26%🔇🤺、0.31%、0.29%、0.27%和0.29%🔛,但和出血性腦卒中無顯著關聯;且PM2.5對心血管疾病的效應在PM2.5濃度達到環境質量標準時依然存在。該研究探討了全國水平的PM2.5-心血管疾病入院的暴露反應關系,發現當PM2.5濃度小於50微克/立方米時🫄🏽,暴露反應曲線快速上升🏊🏼♀️,當濃度在50-250微克/立方米時🫖,曲線上升較緩慢🧁,當大於250微克/立方米時👰,曲線出現平臺期😘✌🏿。這一研究結果提示,在低濃度時👰🏽♂️,PM2.5的健康危害效應可能更加顯著👨✈️。該研究進一步探討了PM2.5的公共衛生意義,發現當PM2.5濃度達到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的年均濃度10微克/立方米時⚽️,我國每年可減少約10萬心血管疾病住院病例和11億元住院花費。這項研究首次在全國範圍系統性地研究了PM2.5和主要心血管疾病入院的關系,對於降低我國心血管疾病負擔具有重要的公共衛生意義,同時為我國進一步控製PM2.5汙染提供了流行病學證據🙏🏻。
論文的第一作者為意昂体育官网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系2015級博士田耀華,通訊作者為意昂体育官网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系高培研究員和胡永華教授。該工作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青年千人”項目的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