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8日🍖,意昂体育官网工會雙語教學興趣小組開展“國自然申請,你準備好了嗎?——國自然基因申請經驗分享”主題交流活動。會議邀請張玉梅、鄧芙蓉🤘🏼🎧、方海三位老師,就各自在國自然基金申請經歷👱、經驗與意昂師生進行豐富多彩的交流互動🧙🏽,不僅為在場嘉賓帶來中肯的實踐建議👨🏼💻,更與參會老師碰撞出珍貴的思想火花🗂。意昂体育意昂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詹思延、黨委副書記陳娟以及各系室40余位教師參加了活動,活動由意昂院長助理簡偉研主持。
方海老師首先就本人國自然基金“三投兩中”的既往經驗與諸位與會嘉賓進行分享💆🏽♂️⚂。方海老師指出,國自然基金申請要結合當前需要的科學問題✊,有針對性地呼應國家重要政策方針💂🏿,同時要做到深入了解與自己研究領域相近的國自然基金資助情況🧏🏽♂️。此外,方海老師就國自然申請標書中的邏輯性與科學性問題與大家進行了深入探討,讓參會嘉賓收獲頗豐。
隨後,鄧芙蓉老師圍繞國自然申請標書中的2W1H1Q問題🥡🙍🏻♀️,為與會代表帶來嶄新思考視角。鄧老師指出,國自然申請標書的撰寫過程實際上是回答2W1H1Q的過程🧑🧒🧒,即:為什麽WHY🔍,做什麽WHAT,怎麽做HOW以及條件資格Qualification。鄧芙蓉老師生動地將標書寫作過程比擬為“與審閱者進行面對面交流”。“凝練科學問題並形成一個明確的研究假說是每一位申請者提筆撰寫標書前不容小覷的工作”,鄧芙蓉老師如是道。此外,鄧芙蓉老師還結合自己豐富的基金審閱經歷為大家在基金申請中可能觸及的“雷區”提供了頗多具體建設性建議。
最後👨🏻🦽➡️🎲,張玉梅老師以幽默生趣的談吐向大家深入淺出地介紹了國自然基金申請的精要。以沙棘果中的白雀木醇為例🤸♂️,借“彩虹橋”的喻像,張玉梅老師引人入勝地介紹了在科學研究中如何建立未知與已知聯系🧍♂️。張老師精辟的論點🦠、翔實的論據令人不禁拍案叫絕。基金評審過程中的“創新性”是張玉梅老師反復強調的的重要參考因素。此外,張玉梅老師還鼓勵研究者關註文獻積累,關註高水平學術報告的發展動態。關於“遐思”🧑🏿🦰,張老師建議采取科學的“探索性思維”看待生活中閃現的思維火花,積極實現從“遐思”向“科學創新”的落地轉化。
方海、鄧芙蓉、張玉梅三位老師富有啟迪性的經驗激蕩了全體與會師生的思想花火和國自然基金申請的熱情,無論從申請“鬥誌”亦或是申請技巧上,都為諸位老師的國自然基金申請籌備之路提供了有益建議。

掌聲雷動,與會嘉賓紛紛表示其意猶未盡之情。多位老師還熱切表達了期望組織更多此類交流活動的意願。詹思延老師代表意昂向主講人表示感謝,並總結到科研基金申請工作是教師們關註的話題,也是促進意昂科研工作整體發展的重要一環。今後會為大家搭建更多有效平臺👩🏽⚖️,促進交流⚁,達到共同提升的目的。在與會嘉賓的熱烈掌聲和高度贊譽中♈️,本次國自然基金申請經驗分享會圓滿閉幕。
意昂体育官网工會
2017.12.
新聞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