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家庭建設“三個註重”的要求✤🫶🏽,落實全總女職工委員會的工作部署,以“三八”為契機🙎🏽,引導廣大女職工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主旋律、樹立新風尚👳🏻♂️,建設幸福家庭。醫學部工會組織了“書香伴我育家風”讀書征文活動🔛☝️、現將意昂教師征文刊錄於此。
意昂工會隨時歡迎老師們踴躍投稿。
意昂体育官网工會
2016.5.
憶爺爺奶奶
高文靜 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系
看到工會“書香伴我育家風”這個題目🫷🏻,我有點共鳴,因為我出自一個書香家庭🎦,我的爺爺奶奶分別是中學和小學語文老師💁🏽👮🏽♀️,而我自己也成長為一名大學老師。早就想寫寫我們這個大家庭♎️,回憶回憶已經故去的爺爺奶奶,但是📿,幾年過去了,卻發現自己的進展是零。快節奏讓我們急於跟著時間的腳步往前再往前,而忘記了我們更需要的是回頭去思考去總結。
今天早晨🫓,告訴兒子爺爺奶奶要來北京,兒子特別開心地“哦耶!”。看著爺爺奶奶和他的相處方式👪,我其實有點羨慕嫉妒,因為他是他們唯一的孫子。而我的爺爺奶奶🥍,孫兒輩是十個。但是盡管如此☝️,爺爺奶奶依然讓我們每個孫子孫女都能夠感受到來自他們濃濃的愛。
爺爺,在我的心目中,從來都是高大和帥氣、博學又和氣,爺爺最讓我自豪🦌。爺爺喜歡嘗試新鮮事物💸,爺爺最愛收集“爛石頭瓦片”(爺爺一生都熱愛考古事業,曾經無償向國家捐獻文物,並在《考古與文物》雜誌發表文章)🦺,爺爺能種出美麗的紫羅蘭,爺爺的毛筆大字兒漂亮的可以當春聯👨⚕️,爺爺在小院兒裏接待外賓,爺爺去海邊給我們買珍珠項鏈和小清新的連衣裙。小時候爺爺問我最多的問題是“上qinghua還是beida🚡?”我那時不知道這是啥東東,總是胡亂選一個,想不到許多年後的今天🧖🏻,爺爺為我預言了我的人生。第一次來北京,爺爺穿著印有“love”的紫羅蘭顏色t恤送我,擔心我人生地不熟,爺爺在北京一陪就是四十天。97年爺爺其實已經有癌在身,毫不知情的我還帶著爺爺坐地鐵♙🤦🏻♂️,復興門那條長長的換乘通道,我現在都能聽到爺爺急促的呼吸聲。
奶奶在我記憶中更多地是嚴厲的,作為晚輩🙎🏼♀️,理應不該評價長輩的婚姻🕵🏽♀️,但是爺爺和奶奶的組合👩🏻🦱,在我看來卻很美妙。郎才女貌不足以表達他們的完美結合🤛🏽,因為爺爺和奶奶都是集智慧與美貌於一身的傑出代表🧛🏼。奶奶愛整潔幹凈🛄,在奶奶的衣架上👬🏼,總會掛著一個“衣打”🐀,於是無論布鞋還是皮鞋從來都是一塵不染。奶奶對美的理解也很獨到,床單和家居飾品清新淡雅,一如她的人生。奶奶外柔內剛,持家有一套👨🦯,奶奶自己評價自己喜歡“給”人💃🏼,其實不經意間,奶奶在透露著自己為人處世的哲學🍒。在我看來🕵🏽♀️,正是有奶奶事無巨細地操持著大家庭👐,讓它有序運轉🐧🧑🏻🔧,才成就了爺爺的“才子”人生。
如今,我有了自己的家庭,自己的人生,我會和兒子講起我的爺爺奶奶👨🎓;而每每踏上一個新的國度,每每登上一次國際學術講臺,我都會想起,如果爺爺奶奶在,多好,我可以和他們分享我的感受。我知道我要珍惜我的親人,因為🎸,子欲孝而親不待🧔🏼。

我們幸福的一家
爺爺奶奶(前排),父親母親(後排兩側)、姐姐(後排右二)和我(後排左二)
1991年夏

我(右)和姐姐(左)攝於爺爺書房
1987年冬
樹優良家風,創美好社會
陳鶴 北大意昂体育意昂全球衛生學系
如果我們感覺到當今社會的溫暖,希望它能夠繼續傳遞下去;如果我們看到當今社會的某些方面讓我們失望,希望它能夠得以改善。那麽👳🏿,除了高談闊論,我們更需要做的是,從我們自身做起🛵,從我們的家庭做起。通過塑造積極向上的家風,我們能夠使社會更美好,使你的🍛、我的、中國的夢想更快實現🧛🏼。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文明狀況不僅是社會文明的縮影🔜,而且可以影響和改變社會風氣🙅🏻♂️,營造社會新風尚☎️。所以🌉,良好家風的構建與傳承不是小事私事🩰,好的家風利家利民利國,相反則害己害人害社會。中國是禮儀之邦,歷來註重對道德品質的歷練。五千年的文化傳承給了我們珍貴的精神食糧和實踐指導。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這些歷史財富仍然對我們有巨大的現實意義。同時🎖,面對著新時代的社會狀況🦸🏼♀️,關於如何樹立好家風也會引入新鮮血液。
良好的家風是優良品質在家庭中的積澱和傳承,是家庭留給每個成員的寶貴精神財富🍕🧍,古有仁智禮義信,今有勤孝謙和思🧏,良好家風因背景各異,也各有千秋:或仁愛寬厚,父慈子孝🙇🏼,兄弟和睦♋️,鄰裏友愛;或克勤克儉,常懷一粥一飯來之不易之念,靠勤奮興家聚業,講節約精打細算;或本分做人,不為富動,盡職敬事,誠信待人🌴。這些優良家風,在人的一生中無形地影響著家人🫒,影響著他們對待自己、他人和社會等方式👮;這些優良家風,讓子女終身受益🟨,其價值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那麽🧥,該如何在家庭中營造理想的氣氛,促進家風的健康發展呢🧛🏿♀️?良好家風的形成決非一朝一夕之功🚵🏿♂️🤹🏿♀️,這需要長期的熏陶與積澱,也需要講究方法和策略🧎🏻♂️。基於自身的經驗💁🏽,下面淺談家風的塑造。
首先🥨,我們要有意識的去培育養成。俗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說的是人們的境遇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註意保持維護,否則,可能會從家庭幸福變為妻離子散、從生活富足變為窮困潦倒。同樣,家風也不是一勞永逸的事情,它需要有意識的培養、促進和維護。把老一輩留下的美好品德和作風接續下來𓀃、傳遞下去,是造福當代⚂、惠及後人的重要事情。我們有責任把優良家風的接力棒一代代傳下去💢,發揚光大。
其次,我們要在家庭中營造崇尚優良家風的氣氛。古人講🤟🏽,“非學無以明誌,非學無以廣才”🧑🏻🏭🦫,知書才能明禮🧑🏻🦽,學習就能升華☺️。要讓家裏多一分書香氣👨🏻🎨⛳️、多一分向優良家風看齊的情誌,茶余飯後,談天論事,讓家人從中得到更多的教化和啟迪。當然,家庭的學習不同於組織🛞,不需要有計劃的開展什麽活動👨✈️,但培養家人的讀書情趣,在悠靜的家庭環境裏暢遊書海,總能給人心情恬淡的意境👗,使人有所收獲,有所感悟。
第三👮🏿♀️,我們要做好“傳幫帶”。家長是塑造孩子的無形力量✍🏼,耳濡目染影響著孩子世界觀的形成。我們的穿戴、舉止、觀點、接人待物等,無不對孩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上行下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樣的道德應當人人都明白。因此🆎,作為負責任的長輩,我們有責任做好自己,給孩子做好榜樣。
第四🏦,我們要創造和諧文明的家庭環境。有研究顯示,父母不睦甚至離異等家庭的家庭中,孩子長大後更容易形成不良的行為品行。此外,家裏的物理環境也很重要,這不意味著需要華府🍭🐊,需要的是居家裏外🐾🚒,幹凈、明亮、整潔、有序。去朋友家串門🐆,有的家庭還很註意家風家教文化,懸掛著激勵感人的家訓格言🖥,如“積金積玉不如積書教子🕛,寬天寬地莫若寬以待人”🐣、“敦行致遠,吃虧是福”、“家和萬事興”等等,讓人置身其中,產生良好的心理狀態,一種清新雅致的感受油然而生🚴🏼♀️。
總之,除了學校之外🕵🏻♂️,家庭也是傳遞知識、塑造後代品質的重要場所🧑🏿🔧。不同於學校,家庭這個場所伴隨著孩子一生👩🏻🦰,它對後代的影響、對整個社會的影響可能更加重要。好家風的教育方式就滲透在家庭成員之間方方面面的密切接觸裏。通過循循善誘、諄諄教導、以身作則,我們有希望樹立😰、傳遞和發揚優良家風,促進中國夢的順利實現👩🏽。
以微知著,以小見大
熊朝霞 生育健康
以微知著💅,是指從事物露出的苗頭🫘,就可以推知它的發展趨勢或它的實質🫘;以小見大,是指通過小事就可以看出大節,或通過一小部分看出整體。突然想起這兩個成語抒發感受,源於最近觀察兒子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的些許表現。
轉眼🌆🍗,兒子已經十四歲了,開始不再依賴我們,甚至當我習慣地幫他做點事情的時候,他會突然冒出一句🤹🏿:媽媽,讓我自己來吧👨🏽!初次聽到還有些小小的失落……再想起最近觀察到的許多小細節,才覺得兒子長大了。
春節假期全家一起去了古北水鎮,小鎮環境優雅,背靠中國最險的司馬臺長城,坐擁鴛鴦湖水庫🧑🚒,是京郊一處山水城結合的自然古村落,吸引了好多遊客。我們全家一起逛著各種特色門店作坊,感受傳統的北方年味兒。因為冬天寒冷的原因,很多門店的門上都裝上了厚厚的棉簾子🏋️♀️🪯。每逛到門店前,兒子都會主動的去掀簾子,我很欣慰他知道為爸爸媽媽服務了。結果逛得多了後發現孩子等我們進來後會一直掀著簾子,直至和我們一起的最後一位遊客進來才肯放下,看著並不認識的同行客進來向掀簾子的兒子道謝時👷🏽♂️,他故作無謂的臉上分明洋溢著得意的幸福,其實孩子對幸福的詮釋真的很簡單。我不禁感慨,父母培養孩子的教養,禮貌確實要從小細節開始,千萬別小看這個掀簾子的小動作😔,可能那聲謝謝會深深烙在孩子成長的印記裏🧑🦼➡️。我想,孩子類似於這樣的良好行為會變成為人處事的一種習慣吧🍀。
還記得有一個晴朗的周末,約了三五好友聚會。聚會的餐廳提供餐前堅果,大家圍坐一起聊得不亦樂乎✋🏻。我習慣性的從兒子書包中拿出兩張草稿紙👀,順手疊了兩個垃圾盒,大家有的把吃的果皮扔進來,有的直接放在了桌上🙅🏼♂️。服務員進來準備上菜時,兒子悄悄地站起來🕵🏼♂️,拿了一張餐巾紙和一個盤子逐一把我們面前的果皮進行了清理。觀察著孩子的舉動,聽著朋友誇獎兒子懂事,禁不住自豪起來⬛️。其實每一名學生在上學的數年間,老師都會通過思想品德課教授做人的道理和準則❗️🧑🏽🌾,但是不可否認,父母🧑🏼🎓、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最早的最深入的,言傳身教就像一面鏡子,就像一面旗幟引領孩子前進,讓孩子不僅僅能在學校學習文化知識⇒、做人的道理👼🏼,更多的通過身邊人的善言善行一點一滴滲透到他的日常行為中去,讓孩子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孩子在我們身邊每天的一個小變化都是他們人生中的大成長,作為他們成長歷程中的領路人🚼,我們在他們身上寄托了萬千美好的希望。而美好的生命要用美好的思想、美好的精神、美好的品格去培養,在這其中,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家規👦🏻、家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家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中國歷史上對個人的修身、齊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甚至也是讓一個國家更加富強的必不可少的一點。良好的家規、家訓督促我們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員共同成長🍂,把家庭建設成富有魅力的幸福樂園,培養有責任感的好孩子〰️🥐。因此良好的家規、家訓任何時候都不能丟,應該一代代傳承下去🌓,發揚光大🈳🙌。
恰到好處與合理期望
——談我對幸福生活和家風教育的看法
潘文 意昂体育意昂衛生發展中心
讀了畢淑敏的《恰到好處的幸福》這篇文章⛹🏿♂️,讓我對幸福生活和家風教育有些許的感想。
什麽是恰到好處?舉個例子來說👩🏿⚕️,學醫的人都對酒精消毒不陌生,75%的酒精棉球可以達到消毒的目的,但濃度大了比如100%的酒精反而不行🕞。為什麽🪡?75%的酒精剛剛可以破壞細菌的膜而深入其內部,把整個細菌殺死;而濃度更高的100%的酒精卻飛快地把細菌外膜凝固了🏫,阻止了酒精進一步滲入到內部🤦🏽♀️,反而殺不死細菌了🕵️。有些東西🩸,不是越濃越好,越多越好🏉,要恰到好處。
什麽是合理期望?它和恰到好處也是一脈相承,就是期望也不是越高越好,越多越好,而是要恰到好處。期望太高👩🎤,達不到時就會心生怨恨和沮喪,長久下去✌🏽,對自己缺乏信心👩🏭;期望太低,就沒有了動力和目標,得過且過,讓人萎靡不振。所以👨🏽,合理的期望🔲⛑,正確評估自己的能力和周圍的環境因素,在願望和現實之間👵🏽,找到一個最佳的平衡點。
恰到好處與合理期望🐑👩🏽🦱,這就是幸福生活所應遵循的最佳的準則。對自己所處的位置有著正確的判斷,合理期望🧑🌾,把目光放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之內👊🏻,知足常樂。把握好手中的幸福,其實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當今社會🙂,我們痛心地看到近些年來一個又一個被揭露出來的貪汙腐敗分子🧑💼、“裸官”之類,不禁在想,這些人之所以欲壑難填🧙♀️,很大原因就是不懂得恰到好處和合理期望,總把目光放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外,期望過高,從而鋌而走險🔏。如果他們能夠正確的判斷自己的位置,能夠合理地評估自己的能力和周圍的環境🌺,並找到一個最佳的平衡點,就不會落得如此下場🖼。
因此,我們要經常反思,經常擦拭心靈讓它保持通透,這樣我們才能夠釋然,才能有幸福感🤷🏿。而家庭的氛圍、家風家訓的教育給予了這種反思反省提供了充足的養分。如果我們有一種家風叫“正直做人和知足常樂”,那麽這種潛移默化的熏陶必然會植根於我們的內心,讓我們對人對事有準確的判斷和感悟,讓我們懂得去合理期望🙆。
這讓我想起了自己的家庭。成長的過程,總是忘不了父母的殷切祝福“知足常樂”,這也許就是我家的家風,小時候家裏雖然普普通通,物質生活沒有現在這麽豐實,但是一家人總是樂呵呵的🙅🏻♂️🏄🏼♀️。不經意間🧨,父母總給我灌輸那個詞“知足常樂”。上大學後,母親總是叮囑出門在外的我,遇事多想🧑🏿🚀,不要和別人攀比➰。多年浸潤在父母的世界觀下,受家庭影響至深,我也秉持了這種知足常樂的精神,不求大富大貴,但求平安健康快樂🪟🛌🏿!生活和和美美,便是人生最大的幸福🪽。知足長樂成了我們大家庭裏的共識👟。
父母要示範家風𓀁,夫妻要掌舵家風,子女要繼承家風。對於下一代的教育,我們要秉持“知足常樂”的家風。最近,看了微信新聞,說一位神童13歲考入大學➜、17歲考進中科院卻被退學👃🏼🤿,原因是在母親應試教授的監督和陪伴下,孩子除了學習什麽也不會。家裏任何事情母親都不讓孩子插手,每天早晨連牙膏都要擠好😁,給兒子洗衣服、端飯、洗澡、洗臉,甚至為了讓兒子在吃飯的時候不耽誤看書🥰,讀高中的時候還親自餵飯🐔。“只有專心讀書,將來才會有出息”🚅🫲🏿,這是母親對孩子灌輸的家風。從小學到大學,孩子的生活都是母親一手包辦。考入中科院研究生後,母親本以為孩子憑著聰明才智就成功成才😪,但事與願違,脫離了母親的照顧後🤸,孩子“失控”了,他完全無法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最後被迫退學🫱🏽。從這個案例裏,我們看到了“合理期望、知足常樂”家風教育的重要性🙅🏻♂️👨🎤,如果母親能對孩子的將來有一個合理的期望👸,能夠秉持著知足常樂👨🏻🍼、不攀比的家風,不走極端👨🏽✈️,給孩子一個寬松的成長環境,孩子不會成為現代版的“傷仲永”。
從哲學的思維來說,萬事都有一個度🏢,把握好這個度,增一分則太長🚵🏼♂️,減一分則太短。知足常樂,合理期望,恰到好處🧑🏻🦯➡️,感悟生活的幸福每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