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24日北醫衛73班(衛-76屆)舉行“飛躍四十年,相聚在北京”畢業紀念活動。全國各地42名同學與會,班主任趙俊普老師應邀出席活動🕵🏿♀️。

四十三年前的秋天🙂,懷著為人民解除病痛的強烈動力和學習知識的渴望,經過推薦和考試,五十八名同學從全國各地的工廠🧑🏽🦲🤨、農村、基層衛生結構來到北京醫意昂,組成了衛生系73級(簡稱衛73班)。在學期間經歷了各項運動、特別是以“做鋪路石子”為口號, 以 “開門辦學”為實踐方式的教學改革🫱🏼。無論在農村的教學實踐👩🏻🦯➡️、教學醫院的實習和工廠的專業實踐中,同學們學習工作認真,師生關系親密🌥,所到之處,受到當地有關機構的好評。1976年唐山發生大地震♓️,衛73班奉命組成列車醫療隊🕴🏻,先後三次進入從唐山地區將傷員轉運至山東🫱、河南🤜、山西等地👩🏿。在三院臨床老師的指導下,同學們克服高溫🪃𓀎、缺水、藥品不足等困難,精心為傷員治療和護理,將全部傷員安全送達目的地。當傷員門懷著感激和戀戀不舍得眼神與我們道別時🤵🏿,熱淚滾下我們得臉頰,心裏默默祝祝福他們早日康復。在列車醫療隊的日子,我們沒有留下一張照片,但震撼🧜🏼♀️、緊張、團結🦌、艱苦的一幕幕永遠留在我們的腦海裏💆🏽❣️。為此💇🏽🧲,衛73班🤥、本班同學被評為學校抗震救災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經過三年半的學習,1976年12月同學們畢業離開母校💕。其中大部分人不僅離開了北京,也離開了自己的家鄉🍲🧑🏿🎤,奔赴他省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有一個同學自願去了西藏🧑🏼🏭。經過艱辛的努力,無論在基層衛生單位還是國家最高衛生管理機構,無論做醫療🛫、預防、環保實際工作還是從事教學科研活動🧖🏼♂️,同學們都成為本單位獨擋一面的骨幹。四十年來,大家未虛度年華,留下的是執著追求的軌跡和默默奉獻的腳印。在人生的路上♊️,逆境的挑戰和成功的喜悅、艱難的苦澀和風雨後的彩虹都曾與我們相伴。目前一些同學仍活躍在臨床🆖、預防、管理、教學科研一線,繼續為國為民貢獻余熱。同學們非常關註母校的發展🧍🏻♀️,積極參與意昂教學基地建設和校慶活動。大家對學校培養了自己而心存感激,為自己是北醫人而倍感自豪。
紀念班會由班委張忠祥主持,班主任趙俊普老師、班長李兵順⚓️、書記張超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付玉榮💃🏼、陳歧峰、王慶生和馬榮貴同學朗誦了專門為本次聚會所寫的詩歌,趙桂榮、王慶生同學展示了剪紙、繪畫作品🪝,果春香、史桂清同學為大家表演了太極拳🩼。抽獎環節將紀念活動推向高潮👨🎨,獎品是同學們準備的自製工藝品或當地特色紀念品🧑🏻🦱。紀念班會後大家遊覽了天壇公園和平谷玻璃臺景區🆑。
康鳳娥老師供稿